來源:廣州日報 時間:2021-12-23 13:46:41
作為我國紅酒消費最密集的地區之一,粵港澳大灣區的人們說起葡萄酒早前往往會津津樂道于寧夏、山東、新疆等傳統產區產品。但如今,廣東人在自己家門口便可以喝上廣東本地種植、本土品種、本地釀造的“純廣東紅酒”。
記者從12月18日在韶關樂昌市譽馬葡萄酒文化旅游節開幕式上采訪時了解到,廣東首家集葡萄種植、葡萄酒釀造、葡萄酒文化旅游為一體的葡萄酒產業基地已初具規模,游客們在此便能欣賞到葡萄酒從田地里到酒瓶里的釀造全過程。許多葡萄酒愛好者認為30°緯度以下不能有好的葡萄酒這個說法,也可望由此被打破。
帶刺葡萄引領農戶一路向“甜”
在著名的“古佛洞天”不遠處,一處小水庫旁,大片的葡萄在冬日暖陽中難得的小憩一下。孕育生產了一整年,摘下累累碩果后的葡萄藤正靜靜地在為來年的豐收孕育著養分。蒼勁卻豐盈的葡萄藤條盤繞交錯,一群農人猶如五線譜上的小鳥,在其中忙碌地剪枝,平添了無窮的生機。仿佛被一名畫師闖進了原本有些清寂的冬日,在廣闊的大地上龍飛鳳舞地揮灑出了一幅寫意國畫。
樂昌本地自古以來便有種植“紫秋葡萄”的傳統,而今隨著葡萄酒產業的興起而再次嶄露頭角。國家級品酒師、刺葡萄營養學專家李唐告訴記者:“我國傳統的河北、膠東半島、寧夏葡萄酒產區,所種植的葡萄全部來自歐洲-西亞分布中心起源的歐洲葡萄以及它的3個野生亞種互相雜交所產生的子代品種。而東亞分布中心,野生的葡萄品種最多,達40多種,且所有種群在中國均有分布。樂昌的葡萄酒產業就是要選擇一種適合當地氣候和水土,又是原產于中國的葡萄品種,最終選定了紫秋這個葡萄品種。”
個頭碩大飽滿,凝結著糖一般的果霜,剝開果皮一股誘人的果香頓時噴薄而出,這便是樂昌目前正在大規模種植的本地品種紫秋葡萄。紫秋葡萄學名刺葡萄,是鮮食釀酒俱佳的品種。經過近二十多年的野生馴化和移栽擴種,目前刺葡萄已在中部和南方二十多個山地小產區成林。
實際上,樂昌釀酒歷史悠久,據《唐國史補》記載:“酒則有嶺南之靈溪、博羅”,其中“靈溪酒”產于樂昌的靈溪河,時為貢品。樂昌自古以來是廣東本土葡萄的種植區,2016年成功引進譽馬葡萄酒莊園項目,是廣東首家集葡萄種植、葡萄酒釀造、葡萄酒文化旅游為一體的葡萄酒產業基地。
特色產業撐起鄉村振興的脊梁
近年來,樂昌市委、市政府將葡萄種植打造為扶貧特色產業,積極保障譽馬葡萄酒莊園項目用地用林等,推動道路、生態停車場等基礎設施的完善,有力推動項目落地投產。并以嶺南落葉水果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為核心,以譽馬葡萄酒莊園為龍頭,出臺了一系列葡萄種植獎補政策,通過“基地+公司+農戶+代管代銷”模式,輻射帶動周邊鄉鎮發展葡萄種植業。
據統計,目前樂昌已建成葡萄種植基地16個、種植面積達5100畝,帶動個人和經濟合作社30個、22個村級集體、15個“基地+公司+貧困戶+代管代銷”模式發展葡萄種植業,覆蓋帶動人數約7000人,未來將會帶動更多農戶種植釀酒葡萄紫秋葡萄,總規劃種植面積將達到3萬畝。
活動還舉行了文化論壇,與會專家一致認為,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根基,也是縣域經濟核心競爭力所在。產業振興要抓的是凸顯市場競爭優勢的農村特色產業,是“人無我有、人有我特”的產業,其中包含了地區的自然資源稟賦和人文資源稟賦。
(記者卜瑜 通訊員羅茜、溫玉娟、趙小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