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文化傳媒網 時間:2023-05-05 14:04:50
【資料圖】
5月4日,由《國家大劇院》雜志與北京市新英才學校聯合主辦的,谷建芬新學堂歌學校美育成果匯報專場演出及分享會在國家大劇院舉行。來自北京市新英才學校的500余位學生、老師和家長用動人的歌聲,共同展示了一堂精彩而特殊的“歷史課”。眾多教育專家、藝術家在演出后以分享會的形式,充分肯定了谷建芬新學堂歌及新英才學校在學校美育方面取得的成功及推廣示范價值。
自2004年起,著名作曲家谷建芬開始創作“新學堂歌”系列作品。她將唐詩以及漢樂府、三國、明清時代具有傳統文化底蘊的古詩詞、格言、古訓譜寫成兒歌,至今已創作了50余首,不少歌曲已在全國各地的中小學生中廣為傳唱。孩子們在歌唱中既學到了知識,又培養了樂感,特別是對于探索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藝術美育之路具有推廣價值和示范意義。
北京市新英才學校是谷建芬“新學堂歌”最早的實踐者。自2008年建校伊始,新英才便確定了以中國傳統文化立校的辦學方向,并以“扎根中華文化,融洽東西文明,推動文化創新”為辦學理念,從課堂到生活,為學生種下中華傳統文化之根。15年來,作為谷建芬“新學堂歌”的美育示范教研基地,新英才將“新學堂歌”作為學校美育教育的重要內容,讓孩子們通過“背、唱、演、讀、寫”理解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一脈相連。
《國家大劇院》雜志自2019年4月刊起,與北京市教委聯合推出“學校美育”專欄,社會各界藝術家以及專家、學者,暢談自己對學校美育工作的觀點、看法,提出建議、意見,并分享在參與學校美育工作中的實踐經驗,至今已刊登50期。該專欄得到了北京市中小學藝術教師的廣泛好評。
為更好地展示學校美育成果、交流經驗,5月4日上午,《國家大劇院》雜志與北京市新英才學校聯合主辦的以“古風‘谷’韻·庚續鼎新”為主題的專場演出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登場。整場演出以一堂生動的歷史課鋪陳開來,身為歷史老師的北京市新英才學校執行校長劉煒現場授課。演出以《大道悟真情》《大音山水情》《大美家國情》《江山萬古情》四個篇章,《敕勒川》《詠鵝》《游子吟》等10余首“新學堂歌”,串聯起沉淀在時間長河里詩詞歌賦與歷史故事。新英才師生們通過戲劇、舞蹈、武術、合唱等多種形式,融合人文、藝術、體育等多學科,多維度、創新性演繹中國傳統文化幾千年來的發展與變遷,傳遞時間的溫度,刻畫歲月的痕跡。
演出結束后,已經88歲高齡的谷建芬老師難掩激動之情:“我喜歡孩子,愿意為孩子們寫歌。古詩詞言簡意深,包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我國文學藝術的精華都在這里。讓古詩詞在孩子們的心里生根發芽,成為孩子們共同的珍貴記憶,將來,再傳給他們的后代。我也謝謝新英才的孩子們,你們的歌聲溫暖了我?!?/p>
北京市新英才學校副校長、藝術總監魏慶佳介紹說:“非常感謝谷建芬為孩子所作的一切,也感謝國家大劇院能為我們提供一個美育實踐展示的平臺!這次演出活動也是北京市新英才學校建校15周年校慶的重要組成部分,以這種特殊的形式,讓孩子在傳統文化的氛圍中度過校慶我覺得非常有意義?!?/p>
5月4日下午,“新學堂歌及新英才”學校美育教育分享會在國家大劇院新聞發布廳舉行。分享會上,北京市新英才學校副校長魏慶佳講述了谷建芬老師創作新學堂歌背后的感人故事,分享了新英才學校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核心的美育教育經驗和成果。盧勤、徐仲偶、張先敏、吳曼麗、盛京華等國內知名教育家、藝術家分別從“藝術對人生及成長的影響”“課堂教育和藝術教育之間如何達到平衡”“音樂教學及古詩詞創作對學校美育的重要性”等角度,暢談了對于新學堂歌及新英才美育實踐的感受,對于新學堂歌的普及及新英才美育實踐經驗的推廣提出了建議。
(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標簽:
搭載11人的游艇突發火災?法院:系統故障不等同于產品缺陷,駁回原告訴訟請求-獨家焦點
為炒幣9年回收身份證2500余張 警方提醒身份證遺失后應及時掛失|每日短訊
五一檔票房突破15億元,貓眼研究院發布“2023五一檔數據洞察”
環球聚焦:李多海 SE7EN 結束 8 年戀愛長跑 高調官宣 5 月 6 日結婚
現象級大展“從波提切利到梵高”周日收官?上海博物館首次24小時“不打烊”
江蘇銀行上海分行:賦能多元場景,促進消費需求提質擴容_熱資訊
今日看點:漫展、蟠龍天地、上海草莓音樂節…這個“五一”你來青浦旅游了嗎?
2023環意長三角公開賽宣傳片正式上線 帶你感受騎行魅力 焦點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