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文化傳媒網 時間:2023-05-06 10:11:36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5月4日晚,中央音樂學院2020級電子音樂作曲專業博士畢業音樂會在北京市中央音樂學院演奏廳舉行。此次音樂會由中央音樂學院音樂人工智能系主任李小兵教授的三位博士生欒家、張淵、孫宇明多首獨具匠心的音樂作品組成,共同探討人工智能(AI)技術與腦科學技術在音樂創作與表達上的無限可能。
音樂會包含了一系列富有創新性的作品,欒家博士在作品《五蘊(Five Skandhas)》中,將電子音樂與AI機器視覺、紅外體感控制相結合,形成體態、影像、音樂間的三重交互,構建出一個沉浸式的視聽空間,表現了人在對物質、感受、意念、行為和意識顛覆與超越后,達到的內心平靜與解放。作品《連續體(Continuum)》借用物理學中“時空連續體”這一概念,將聲音采樣參數通過洛倫茲方程進行計算與轉換,結合3D化的聲音呈現方式,從物理與心理兩個角度探討音樂的時間、空間與人的感知預期之間的關系,展現音樂的多重維度。作品《<厄>之二 ——司崗(Er No.2—Si Mgang)》采用佤族民間樂器的現場演奏,結合人工智能樂器識別技術,使用手勢控制器對現場聲音進行實時變形與重塑,并實時控制聲音的現場位置移動。試圖將原始的民間音樂與科技化的音樂呈現相結合,在原始蒼茫、大地混沌的意境中鑲入數字世界的符號?!度菒郏ˋll is AI)》是一首借助ChatGPT進行聲音與視覺編碼的作品,通過AI輔助聲音檢索、音樂合成和可視化設計,探索人機協作的電子音樂創作方式,呈現人類的共同情感表達。
張淵博士的作品突出了腦科學、人工智能與電子音樂的交叉融合,探索了未來音樂創作與表達中新的可能性。在作品《觀己(Self in the mirror)》中,交互反饋式的腦電音樂將實時捕捉欣賞者的情緒變化,并反饋生成為有助于欣賞者注意力提升的聲音內容,以此來安靜其心神,進入沉思和反省的狀態,之后,伴隨著作品的多媒體藝術化表現,引導欣賞者審視人性之弱點,思考何為善、何為美、何為心?!队^己》中的實時情感反饋機制使得音樂創作過程變得更加個性化和多樣化,讓我們重新審視音樂與情感之間的關系,同時也拓寬了音樂表達的邊界。作品《云間虹霓Over the Rainbow》將認知科學與AI計算相結合,與演奏家一起通過二胡和吉他中西兩種樂器,對故事進行表現。其通過實時捕捉的腦電信號實現了演奏者與聽眾之間的共情互動,挑戰了音樂創作與表達的邊界。在演奏過程中,演奏者與聽眾的腦電信號會被傳輸至計算機進行分析與計算,進而驅動音樂段落的發展模式。通過使用AI算法,作品實現了對演奏者與聽眾情緒變化的實時捕捉與響應,創造出一種全新的共情音樂體驗。
孫宇明博士的作品涵蓋了3D音頻技術、AI旋律衍生算法等多種創作技術。作品《時光河》由復雜網絡的聲音映射與可視化技術構建而成,這些復雜網絡由自研三維 GPU 圖可視化引擎驅動——這項技術可以實時模擬、渲染包括微信社交網絡、郵件網絡、大型網站站點網絡在內的多個圖數據。作品的創作初衷是在視覺與聽覺的交互呈現中追溯時光流淌的痕跡,通過藝術手段刻畫對于宇宙時空多維認知的哲學性思考。作品《繁星散落的夜晚》是在3D音頻回放系統中創作的沉浸式多媒體音樂作品。作品的創作元素融合真實器樂創作語匯、電子音樂創作語匯,并在作品中進行了聽覺與視覺影像的交互呈現——孫宇明利用“星空”這一借以抒懷的意像載體,隱喻化地借“星”寫“心”,為現場的觀眾呈現了一場別開生面的3D視聽盛宴。
“我們和世界頂級人工智能專家跟一起研究新的技術,并將其運用到音樂的創作上來,是真正意義上的交叉。這場音樂會不是傳統電子音樂的交互手段,而是應用我們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這些技術未來一定會更廣泛地運用到音樂創作的多個層面?!崩钚”硎?,“可以說,這場音樂會標志著電子音樂作曲已經步入人工智能的時代,與最前沿的科技結合,是未來音樂創作的方向,未來的音樂有無限可能性?!?/p>
(圖片、視頻均由主辦方提供)
標簽:
TOP50上市房企2022年成績單:巨虧838億元,融資成本漲6成公司許倩 2023-05-0608:40:05 來源:中
2023年武漢首場土拍收官:7宗地成交總金額約25 34億元土地蘇曉 2023-05-0608:52:35 來源:中房網
5月5日,君正集團(601216)融資買入1034 17萬元,融資償還975 64萬元,融資凈買入58 53萬元,融資余額7 24億元。
全球視點!君正集團:5月5日融資買入1034.17萬元,融資融券余額7.3億元
四川陽光采購平臺官網登錄入口_四川陽光采購平臺登錄_世界百事通